为进一步激发温宿当地妇女创业就业热情,帮助妇女提升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在金华妇联、温宿妇联与金华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一个多月前,土热克孜和姐妹们一行7人肩负万名“温宿古丽居家灵活就业”的期待与使命,不远万里,从温宿奔赴金华义乌市大陈镇凰升塘创业就业基地,开启了为期180天的居家灵活就业学习。
初到凰升塘村,面对青砖黛瓦古建筑、古色古香古村落,土热克孜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然而,快节奏的生活、迥异的饮食习惯和潮湿气候,让来自新疆的她们一下子很不适应。一周200个中国结、1500个流苏、400个线圈制作,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有人睡不好、吃不下,长时间重复练习更是令人身心俱疲,思乡之情也愈发浓烈。
“千里迢迢来义乌学习是为什么?远离家人、远离孩子、远离一切熟悉的环境,就这么回去甘心吗?”在自我怀疑时,师父和小院阿姨们耐心疏解、悉心指导、不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引导古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习之余,还带古丽们外出采购、品尝特色小吃;逛义乌国际商贸城,感受独有商业智慧;赏春光、游油菜花田,将直播教室搬进大自然里;体验古法植物扎染,领略传统技艺魅力;欢庆新疆小年——肉孜节,在异乡共度温暖时刻;参加春笋节,体验找笋挖笋乐趣;参观马拉松风筝节,邂逅春日体育盛事。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师父团队还带我们参与到小院事务,了解项目策划、会务接待等。在这个过程中,古丽们努力跟上节奏,积极探索学习,渐渐适应了义乌的生活工作模式。“小院一家人”的情谊也慢慢在心底生根发芽。
40天前,中国结、手绳线圈和流苏制作的复杂步骤,让古丽们无从下手,一天费好大劲才做出寥寥几个粗糙作品。师父们不厌其烦,从最基础手法开始,反复演练,一点点指正纠错。40个昼夜的反复锤炼,手指勒痕、腰背酸痛。时光不负有心人,如今古丽们的手法日益熟练,速度大幅提升。中国结从一天2个到3分钟一个;流苏从一天10个到1分钟一个;线圈从半小时一个提升到4分钟一个。一个个手工艺品就像一枚枚小勋章,见证了古丽们的努力与蜕变。
40天前,土热克孜对于短视频拍摄几乎一窍不通。现在在师父们的指导下,已能用短视频生动展现自我成长历程,分享新疆人文和学习点滴。155条短视频,累计观看量已达33万余次。手机镜头里晨曦穿珠引线的剪影是我们破茧振翅、挣脱往昔的成长轨迹。
40天前,面对直播镜头,古丽声音颤抖、紧张而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介绍产品。如今,通过对直播技巧、互动方式、产品知识的不断学习,她们已能在直播间与观众自如交流,自信展示自己的手工制品,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目前,伙伴们累计成交订单57单,直播销售额已达1794.7元。
师父们似明灯引航,伙伴们如暖炉相伴。大家相互扶持,共同承担应对。每一点进步都增添一分信心。这段经历让古丽们深刻认识到,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好、做精,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付出必有回报。古丽们表示,未来会继续学好手工技艺,学习义乌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精进自我技能素养,期望它日学成归乡,结合家乡资源,借助直播和电商平台,将新疆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在此,她们也想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家乡姐妹携手共进、勇敢追梦,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