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一座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正焕发勃勃生机。该项目依靠援疆资金,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牵线专业团队运维,着力打造高效、高产农业示范区,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还带动周边群众提升种养技能、促进就近就业增收。
4月9日,记者走进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化温室大棚映入眼帘,阿拉尔国家农业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由浙江台州援建,十二团塔南镇和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自2024年7月动工以来,仅用3个月便完成建设,累计投资援疆资金2156万元,建成9座智能大棚,种植面积105亩。
进入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温控系统将温度精准维持在25℃,一串串玲珑剔透的小番茄挂满藤蔓,工人们正娴熟地采收装箱。“这些品种引进后经过改良,糖度更高、味道更浓,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园区技术负责人阿比力提甫·艾力介绍。
园区项目采用“智慧大棚”管理模式,集成自动温控、智能灌溉及环境监测系统,破解了沙漠农业的环境制约。日光温室以扁钢骨架搭配素土填充,保温效能显著提升;首创“无土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农药减施30%、氮肥减施35%,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病虫害防控效果超80%。
截至今年3月,园区果品销售收入已突破109万元,小番茄、蓝莓等特色果蔬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不少采购商争相上门“抢单”,成为师市人民“餐桌上的美味”。
在草莓种植区,颗粒饱满的果实点缀绿叶间,马依努尔·伊敏一边疏果一边笑着说:“以前种玉米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我和丈夫管理大棚,月收入超过1.1万元!”像她一样,数十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通过倒茬轮作拓展蜜瓜种植,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育苗大棚为周边农户提供辣椒、番茄种苗,带动农业升级;棚间种植防风、射干等中药材,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措施将带动更多的职工就业。”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以说。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以示范引领为核心,依托援疆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增强科技支撑力和成果转化效率。园区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与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特色采摘等业态深度融合,以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陈以说:“我们将充分利用援疆政策带来的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技术路径,为师市乃至更广泛的地区打造一个设施农业领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样板。”
阿拉尔这片“农业绿洲”,正依托科技赋能积极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高效设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扩大农业园区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师市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长王伟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