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疆网 > 要闻 正文

打造教育援疆的“浙江样板”
——第九批浙江省教育援疆工作综述

2019-05-28 05:08:14 2019-05-28 05:08:14 来源:阿克苏日报 记者 唐华容 通讯员 胡锦荣

5月21日,“丝路阳明”2019基础教育高峰论坛暨首届“生本课堂节”在库车开幕。这是援疆美术教师邹辉在上《眼镜的设计》课。通讯员 王鹏飞 摄


  阿克苏日报记者 唐华容 通讯员 胡锦荣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摘自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既是民生之基,更是发展的根本。

  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以来,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来到阿克苏,舍小家、顾大家,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特别是2017年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以及浙新两省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作为提高南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凝聚人心的关键之举,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治本之举,举浙江全省教育系统之力,硬件软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紧紧围绕“助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和提高教育质量”两个重点,结合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投入,进一步加大支教教师选派,创新实施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331”模式,进一步拓展“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最大效益,有力助推地区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和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加大教育援疆投入力度

  软硬件建设并驾齐驱

  体育馆、田径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漂亮的教学楼就是一道风景。2018年9月,由宁波市投资8000万余元援建的“交钥匙”工程项目——库车县阳明小学投入使用。

  5月25日,记者在库车县阳明小学看到,学校以“天山红”和“大漠白”为主基调的教学楼,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学校所有建筑造型呈现一个“山”字外型,透露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含义。

  据了解,库车县阳明小学是2017年浙江省援建的最大全额投资类项目。学校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实验楼、风雨操场及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有大屏幕多媒体一体机,实现“班班通”。学校可容纳36个班级1600名学生就读,还建有全疆唯一的王阳明先生传习馆、阳明文化长廊以及“琴棋书画”特色专用教室等。

  在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的同时,阳明小学还加强软件建设。库车县阳明小学校长万银巨原是宁波市名校长、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宁波市选派的12名优秀教学骨干教师。学校采用小班制教学,课程设置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习字书法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与宁波市学校教材一致。

  像库车阳明小学这样的教育援疆项目,近三年来在地区比比皆是:绍兴市援建的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杭州市援建的阿克苏市多浪第一幼儿园、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全额援建的阿克苏教育学院附属之江实验幼儿园……

  教育援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7—2019年,浙江省共投入教育援疆资金12.61亿余元,3年教育援疆资金占总援疆资金的比例分别为18.3%、22.25%、28.95%,先后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阿克苏教育学院学前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阿克苏地区一中科技楼、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富阳幼儿园、乌什·衢州小学、柯坪县高级中学、新和丽水小学等一批教育基建项目,为推进当地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输血”+“造血”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教师队伍

  5月25日,记者来到新和县实验中学“红柳·绿谷”工作室,会议桌、播放“读书分享”的电视机和放满教材的书柜是这里的全部物品,这个看似简单的地方却是教师们知识的“蓄电站”。

  2018年9月,浙江省丽水市的梅金辉等31名援疆教师来到新和县实验中学后,下定决心为学校培养一批永不走的人才,成立“红柳·绿谷”工作室,除了延续以往的教学疑问研讨、课堂观摩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学习内容外,工作室还增加了读书堂、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内容。

  “工作室为工作一到三年的老师开设‘青苗班’,每位援疆老师带领4名徒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共同完成听评课、开示范课等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带不走的青年教师队伍。”“红柳·绿谷”工作室负责人梅金辉说。

  “红柳·绿谷”工作室只是浙江省“智力援疆”做好人才传帮带工作的一个缩影。

  第九批教育援疆人才到位后,“传帮带”成为教育援疆的高频词。“红沙子工作室”“红石榴工作室”“姚仁汉名师工作室”“青蓝工作室”“红柳工作室”等一批名师工作室在地区各县(市)纷纷成立。

  近三年来,浙江省从不同渠道选派了753名援疆教师,位居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列,形成了“中组部计划、教育部计划、柔性援疆计划、退休返聘教授计划”等多层次的教育援疆选派格局。目前,浙江省第九批第三期在岗支教教师601人,占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的52.7%。三年内,选派到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的浙江高校教授、副教授101人,在岗援疆教授63人,是浙江省第九批甚至是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最多、学历层次最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最集中的受援学校。

  浙江省第九批第二期教育援疆团团长张东说:“我们坚持‘援疆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将‘输血’变‘造血’,实现了‘人才顶岗’向‘人才帮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援疆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和智力援疆项目的助推作用,为阿克苏培养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浙江省援疆教师帮带本地教师2217人,仅2018年完成顶岗教学6.29万课时,开设讲座646场次,公开课1045节。在阿克苏教育学院,顺利完成五期5072名“双语”教师培训任务。率先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现已完成培训1480名,有力提升了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

  采取“331”教育援疆模式

  不断提升阿克苏教育水平

  今年4月11日上午,阿克苏市第二小学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进行空中对接,共同打造了一个“智慧+空中丝路课堂”的英语专场活动。

  丁兰实验学校老师金敏霞和阿克苏市第二小学老师倪文婷以“空中课堂”的方式分别展示了英语词汇教学课。

  课堂上,金敏霞将丁兰实验学校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带给了阿克苏市第二小学。倪文婷也为杭阿两地小学英语老师执教展示了一堂词汇教学课“Can I Help You”。杭阿两地部分老师通过视频一边观看,一边记录。

  其实,“空中课堂”通过现代互联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直航”共享,只是浙江省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331”模式的一部分。浙江省第九批援疆教师三年来不断摸索、提炼,并结合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创新实施了浙江省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331”模式,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全链式推进、语数英理化生等全学科覆盖、全员培育提高;名人引领、名师帮带、名校结盟;积极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空中课堂教学”,进一步叫响了浙江省教育援疆品牌,不断提升了阿克苏教育水平。

  此外,浙江省选派到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多名高校援疆教师,结合新疆特色,突出南疆教育的特殊和学校的需求,协助当地学校制定或修订了包括土木工程、物流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各专业的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指导大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全力推进国学教育进校园,支持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阿克苏地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力促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申报转设“新疆理工学院”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记者 唐华容 通讯员 胡锦荣 编辑:俞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