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创新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做深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领行动,绍兴市援疆指挥部早谋划、早部署,不断创新研学方式、丰富研学领域,切实让阿瓦提县和一师七团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体验学习之乐,收获成长之益。
3月21日—27日,绍兴市援疆指挥部组织阿瓦提县和一师七团首批42名优秀学生和4名带队教师奔赴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中原文化发源地——河南,开启了为期7天的“疆”耀启航·“豫”绽华章爱国主义研学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精彩的研学瞬间……
首站——乌鲁木齐
同学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首府的向往,先后参观了新疆博物馆、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实验中学,通过学习新疆历史、体验校园文化、与同窗交流切磋,为此次研学之旅绘下了浓墨重彩的开篇。
第二站——河南洛阳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
河南省洛阳市,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科技与文化交织,新奇与记忆并存,构筑了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同学们带着梦想与好奇,乘坐火车、飞机、大巴跨越千里,先后来到黄帝故里——深度了解黄帝作为华夏始祖的丰功伟绩;在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之地,感受了千年文化和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与虔诚之心;在洛阳的唐三彩文化园,同学们体验了一把亲手制作唐三彩的乐趣,共同见证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
第三站——郑州
中国黄河文化公园被誉为“万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观赏黄河风光的绝佳之地,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这里见证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情谊。3月24日,同学们在这里领略了炎黄二帝问鼎九州的气魄,表达了作为炎黄子孙对于先祖的敬佩之情。在始祖山开展了诗朗诵——《啊,黄河》,表达对炎黄二祖以及黄河历史文化的敬畏。同时也深刻理解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智慧和母亲河雄浑气魄与人类智慧的完美交融。
在网红打卡地“唐宫夜宴”,恰逢《武则天封禅大典》实景演绎,同学们在此感受了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枯燥的历史课本顿时化作流光溢彩的沉浸式课堂,不仅驱散了旅途疲惫,更让盛唐气象变得可触可感。在中原学术殿堂——郑州大学,教授学者热情介绍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同学们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强国实践课,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科研的魅力。
25日,在郑州城市地标——二七纪念塔。同学们通过沉浸式参观,系统梳理了河南省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一个个历史场景的复原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立体。随后,走进中原文化宝库——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依次呈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册”的深厚底蕴,令同学们频频驻足,青铜器的斑驳纹路、唐三彩的绚丽釉色,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历史教研组老师现场开展的互动问答,更引发了同学们对中原文化的深度思考。
第四站——开封
在八朝古都开封,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百年学府的飞檐斗拱与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相映成趣。同学们漫步在民国风情的校园中,触摸贡院碑林的岁月痕迹,感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与学长们深层次座谈,请教学习经验和技巧,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晚餐时,细心的“足球老师和小弋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团队中有三位少数民族同学恰逢生日。老师们秘密准备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当“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在餐厅响起,惊喜的泪光在烛光中闪烁,不仅让远离家乡的学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紧紧相拥。
“行走的课堂让历史可触摸,有温度的教育让成长更精彩”。26日一早,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焦裕禄纪念园,向焦裕禄同志敬献花篮,鞠躬默哀,表达对这位人民公仆的深切缅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认真聆听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任职期间,带领群众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光辉事迹。陈列馆中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在清明上河园,同学们仿佛穿越千年,步入北宋繁华的东京城,近距离、深层次了解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景象,现场观看了大型实景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和《大宋·东京保卫战》,激烈的打斗场面、精彩的马术表演,以及宏大的战争场景,生动再现了岳飞的英勇无畏和宋朝军民保卫家园的顽强斗志,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随后,同学们深入园区,了解皮影、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清明上河园的游览和非遗项目的体验,让同学们对北宋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更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雏鹰少年”将继续展翅高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