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久失修的名人故居,如今成为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地标。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推动下,依托“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萨克萨克街道的尼沙汗故居经过保护性修缮与活化利用,不仅重焕生机成为库车热门的文旅打卡点,其开阔的庭院更被巧妙打造成居民共享的“百姓舞台”,焕发出蓬勃生机。
每天上午十点半,龟兹小巷演出队的成员们都会准时来到尼沙汗故居庭院,伴着动听的旋律认真排练舞蹈。宽阔的场地,厚实的地毯,精心的布景,常常令很多来到故居参观的游客误以为这是特意安排的演出,纷纷拿出手机驻足拍照。然而,就在不久前,这支队伍的排练条件还相当艰苦。
“以前只能挤在一个废弃商场的地下室里。”队员迪力亚尔回忆道,“每次排练前都要花大量时间打扫。那里空气不流通,闷热难当,坚硬的水泥地面也容易导致排练受伤。”
转变的契机来自去年,依托“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对萨克萨克街道尼沙汗故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与功能提升。经过近五个月的修缮和布展,故居于去年11月26日重新开放,成为库车民歌传承与特色文化体验点。
焕然一新的故居一经亮相,便迅速成为游客瞩目的焦点。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干部阿依尼尕尔·艾买尔表示,故居内精心打造了以库车民歌为主题的非遗展厅,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庭院中配套搭建的舞台,已蝶变为服务百姓的文化惠民平台。“自舞台建成后,这里已成功举办了国语牌培训、非遗传承人表彰会、‘三八’妇女节主题演出、返乡大学生舞蹈大赛等多场活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大舞台。”阿依尼尕尔说。
平日里,舞台也没闲着,龟兹小巷演出队成为这里的常客,彻底告别了阴暗的地下室。“几乎每天上午都在这里排练,环境变好了,排练效率大大提高,晚上正式演出的效果也更棒了!”队员阿依谢姆·古丽笑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尘封的历史建筑到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间,宁波援疆让尼沙汗故居“活”了起来,深深融入了现代库车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滋养社区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幸福空间”。名人故居变身百姓舞台,生动诠释了文旅援疆“惠民”“润心”的深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