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双庆交汇之际,为将庆典激发的集体荣誉感转化为浸润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绍兴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近日,阿瓦提县的4名教师带领45名学子飞赴北京,开启了绍兴援疆“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研学系列活动之“探京华底蕴 助疆子远航”研学活动。在这场旅程中,同学们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京华大地上,沐浴同一片阳光,汲取同一种文明养分,亲身叩响历史与现代的大门,深刻感悟“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厚重内涵。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从“听见”历史到“触摸”国魂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从书本走入心田?绍兴援疆的答案是:让学子们站在历史的现场。
天安门广场的晨曦中,当五星红旗与朝阳一同升起,同学们清澈的眼眸里映出了国家的模样,齐声唱响的国歌,是他们对祖国最炽热的告白。在卢沟桥,他们俯身细数形态各异的石狮,指尖仿佛能触碰到1937年的那个夜晚,历史的警示从此不再是遥远的课文。
从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烽火记忆,到军事博物馆的大国重器;从党史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到居庸关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绍兴援疆为孩子们设计的,是一条“沉浸式”的思政教育路线。在这里,历史“活”了起来,国家“近”在眼前,爱国的种子,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中,深深扎根。
一场文明的对话:在古今交汇处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此次研学,是绍兴援疆深化“文化润疆”工程的关键一笔。
当阿瓦提的学子仰望天坛祈年殿的穹顶,他们理解了何为“天圆地方”的哲学智慧;当他们在故宫太和殿前驻足,榫卯结构的精妙与金碧辉煌的殿宇,无声地诉说着中华建筑之美。颐和园的山水画卷、南锣鼓巷的市井烟火,都成为他们与千年文明对话的窗口。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寻根”与“充电”。同学们在中华文明的瑰宝中流连忘返,文化自信在一次次惊叹与探索中得以建立。他们不仅是新疆的儿女,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这种身份的认同,是此次研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一次心灵的共振:于交往交融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援疆,重在援心,旨在交融。本次活动的深层内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一场关于各民族乐器的体验课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冬不拉的琴弦与伽倻琴的韵律交织回响,孩子们在音乐的共鸣中真切感受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六天的朝夕相处,共同的研学经历,让来自阿瓦提的各族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在讨论中碰撞思想,在行走中互相扶持,将“我们”的概念,从一个班级、一个县城,升华为一个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北京的秋日会过去,但精神的丰收已然满仓。从此,他们的记忆里,不仅有天山脚下的辽阔壮美,更融入了天坛穹顶的星辰、卢沟晓月的清辉与长安街头的车流。这份由绍兴援疆所赠予的、跨越山河的成长礼,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永恒的坐标。无论未来身在何方,他们都将更深切地懂得:脚下是新疆,心中是中国,肩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