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情,金温一家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7月4日,由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温宿团县委联合组织的2025年第二期“石榴籽 祖国行”青少年金温融情实践研学之旅圆满收官,33名温宿青少年到浙江金华、杭州、绍兴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之旅,读课本游浙江,走进诗画江南。
7月3日上午,此次活动出征仪式在温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团县委工作人员为参与活动的33名青少年、家长和老师详细讲解行程安排,重点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为即将开启的浙江研学之旅做好充分准备。
出发当天,青少年们早早便来到机场等候,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欢喜与雀跃,充满了对远方的憧憬与期待。
首站来到杭州西湖,青少年们乘船游览湖光山色,在曲院风荷品读诗词中的西湖意境。大家兴致高昂之时,有人提议跳新疆舞。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灵动的舞姿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引得岸边游人纷纷驻足喝彩。
随后参观岳王庙,青少年们认真聆听着南宋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的英雄事迹,眼神中透着崇敬与思索。
下午转场宋城。同学们在《清明上河图》实景中穿越时空,体验南宋临安城的市井繁华。随后,大家观看大型5D实景剧《四川512地震》,感受天灾无情人有情的人道主义精神。《宋城千古情》演艺,则将浙江的历史文脉与人文故事娓娓道来,绚丽的灯光与精彩的表演引得阵阵掌声。
青少年们走入百年名校—浙江大学,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和浙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空气与动力测试,了解感受我国顶尖学府的发展变化与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下午游建德严州古城。石牌坊的古朴庄重、澄清楼的恢弘大气,让青少年们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直观感受历史底蕴,悄然树立起文化自信。
走进金华市兰溪诸葛八卦村,青砖古巷间,家家户户悬挂的《诫子书》静静诉说着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家风传承。在丞相纪念堂内,不用一钉一铆的榫卯结构建筑,让同学们亲身领略传统建筑技艺的精妙,深刻体会古人的智慧结晶。
在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里,青少年们了解到这一本土猪种曾濒临灭绝的困境。而现代化养殖基地的参观,则让大家亲眼见证"两头乌"的保护成果——从基因保存到生态养殖,科技力量让传统畜种重焕生机,也让大家对物种保护与科技传承有了新认识。
金华双龙洞的探访,让课本里的文字"活"了起来。青少年们乘坐小船,在船工"卧倒"的提醒声中屏息穿过仅容一船通过的狭窄岩缝,亲身体验叶圣陶先生笔下"孔隙"的惊险;进入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石笋、石幔、石瀑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令大家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禹陵前,巍峨的青铜雕像屹立山巅,尽显远古治水英雄的雄姿。青少年们在碑廊前驻足沉思,感悟"三过家门不入"的奉献精神;在祭祀广场行传统礼仪,沉浸式体会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治水精神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心底。
漫步鲁迅故居,从百草园漫步到三味书屋,青少年们循着鲁迅先生的笔墨足迹,重温文中珍贵的童年记忆。高大的皂荚树、鸣蝉的长吟,仿佛将人带回先生笔下的童趣时光,让大家在实景中领略文字背后的纯真与快乐。
来到兰亭,这片相传是王羲之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圣地,青少年们沉浸式感受当年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风雅意境,在墨香古韵中触摸书法艺术的魅力。
研学最后一天,同学们走进浙江省博物馆,越王剑的锋利、龙泉青瓷的雅致,让大家在珍贵的文物中探寻浙江千年文脉;漫步河坊街古巷,体验篆刻技艺、品尝特色小吃,在胡庆余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当新疆歌舞邂逅江南古街,悠扬的旋律与灵动的舞姿引来阵阵喝彩,为此次文化之旅画上圆满句号。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研学让课本知识从文字变为实景,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千里融情,共谱新篇。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将链接更多优质资源,继续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组织金温两地青少年开展融情实践活动,并进一步拓展融情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开创金温两地青少年工作新篇章,让融情之花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