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近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稻虾共作”试验田,企业负责人楼忠明和来自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省援疆科技特派员董伟仁、舒妙安正抢抓时机投放虾苗,一箱箱生龙活虎的小龙虾苗投放到稻田,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养殖户与乡镇干部一起投放虾苗
据了解,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是新疆水稻主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养殖出的小龙虾肉质韧性足,口味独特,销售渠道广阔。温宿县金温水产养殖公司是目前温宿唯一一家自繁自养的稻虾种养示范基地,目前一期试验田60亩。在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董伟仁博士的指导下,楼忠明率先开展稻-小龙虾共作新模式的尝试,将稻田一圈挖出2米至3米宽的环沟,中间环绕稻田。通过对环沟和稻田高低水位的控制,让小龙虾能自由进入稻田吃杂草和虫子。同时,小龙虾可进入环沟水底躲避高温,在脱壳期也能在环沟水底的水草里进行避险。
科技特派员在现场讲授虾苗养殖技术
“在浙江,我们通常采用‘稻虾连作’模式,但在新疆受气候影响,这种模式并不适用。我们经过反复勘察,最后确定‘稻虾共作’模式。首次尝试引进的‘稻虾共作’模式可有效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淡水小龙虾,较大幅度提高水稻田种养经济效益,同时也能降低水稻种植的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实现小龙虾和水稻的互利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共赢。”董伟仁一边指导工人在环沟种植水草,一边观察小龙虾在水里的状态。
据了解,稻虾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已在南方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推动这一模式在温宿落地,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围绕“民生为先、产业为重”的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从生产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按照省援疆指挥部产业援疆三个“十百千”专项行动部署,积极对接农业领域援疆科技特派员,开展“组团式”科技援疆,将新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帮助开展优势品种实验示范,着力推动“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和“种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通过科技援疆助力乡村振兴,为温宿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省援疆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助力提升温宿小龙虾养殖规模,创新种养技术,把稻虾种养技术传授给当地养殖户,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推动温宿县鱼、虾养殖品种多样化。”金华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