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绍兴市援疆指挥部的全程支持与组织下,阿瓦提县45名学子怀着对祖国的深情向往,踏上以“心向长城‘京’彩 ‘疆’来志气满怀”为主题的青少年“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研学之旅。这既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在行走中深植爱国情怀,在感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历史纵深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启程前,绍兴援疆教师们已将文化的种子悄然播下。在颐和园,孩子们化身“长廊解码官”,“通过亲手测量廊柱尺寸,我直观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一名学生边记录边感慨道。昆明湖的波光与古建的飞檐,让学生们真切触摸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灵魂。
而当脚步踏入圆明园,喧嚣变成了沉默。站在大水法遗址前,鲁迅小学六年级3班茹克亚•吾布力捡起一片残碎的瓦砾,久久不语。“老师,书本上的字,原来这么重。我想好好学习保护祖国!”从万园之园的辉煌想象到断壁残垣的冰冷触感,历史的警钟与民族自强的信念,在同一场景中完成了无声的传递。领队教师在现场轻声说道:“我们带学生们来,不仅为看辉煌,也为记住伤痕。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才能明白该向何处去。”
在崇高仪式中,激荡“我心归处”的家国情怀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此行刻入灵魂的仪式。清晨四点半的等待,在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瞬间化为沸腾的情感。“我心跳得好快,好像要跳出来和国旗一起飘。”艾山·亚森事后这样描述。这份由视觉震撼升华为情感归属的体验,正是“润物细无声”的爱国教育。
这份激荡,在攀登长城时化作了行动的宣言。孩子们相互鼓劲,高喊着“我们一定能行”,更有孩子主动化身“长城守护者”,随手捡拾沿途垃圾。“长城守护了我们几千年,今天该我来守护它。”一句朴素的童言,道出的正是由内而生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们站在长城之巅齐声呐喊,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这一刻,学生们不仅是登上了长城,更在精神上融入了这座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在古今智慧间,点亮“强国有我”的奋斗星火
在故宫,师生们沿中轴线探寻,在红墙黄瓦间趣味解锁“故宫小怪兽”等历史密码,在太和殿前聆听“江山就是人民”的古今回响。在天坛,无大梁长檩却屹立百年的祈年殿、具声学奇效能回响数载的回音壁令他们惊叹不已,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了可闻可感的载体。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达到了高潮。师生们驻足聆听国防历史与军事科技讲解,从武器装备发展史到现代国防力量展示,直观感受祖国国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一颗名为“强国复兴有我”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破土。这正是绍兴援疆推动“文化润疆”的深层愿景——不仅开眼界,更要立志向、铸梦想。
在同心共融中,绘就“疆”来可期的壮丽画卷
行程的尾声,聚焦于团结与未来。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亲如一家的氛围,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变得真实可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孩子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孩子们深刻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离别前夕的分享会上,一向内向的阿伊夏·吐尔洪第一个举手发言:“我看到了课本里的北京,但心里的祖国变得更大了。回去后,我要把看到的一切讲给爸爸妈妈和同学们听。”艾力扎提·阿布都热合曼则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北京很美,是祖国的心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富集地。我要把首都北京的好东西都学回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当列车西行,载着满满的记忆与梦想归疆,我们知道,有些变化已然发生。这趟研学之旅如同一座移动的桥梁,连接起京疆两地的少年心,也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天山南麓的沃土中深深扎根。
万里援疆路,一片绍阿情。绍兴援疆,不仅援项目、援资金,更援智慧、援梦想。我们坚信,今日埋下的种子,终将在不远的将来,长成支撑西部发展的参天大树。“疆”来的画卷,必因这群“眼里有星辰、心中怀家国”的少年而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