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浙江省对口区域办、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档案馆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实践展”在浙江省档案馆开幕。展览以“丝路新程·浙阿共赋”为主题,通过珍贵影像和生动案例,全景式展现浙江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1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第九批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骆方豪,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骆梅英,浙江省档案馆馆长王利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金波,浙江省档案馆副馆长王健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展览揭幕。
从钱塘江畔到天山脚下,从西子湖畔到阿克苏河旁,浙江援疆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传递温度。骆梅英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对口援建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的第15个年头。2010年党中央部署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浙江始终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累计选派近6000名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疆,用15年接续奋斗,在天山脚下书写了浙阿同心筑梦的动人篇章。
骆梅英强调,本次展览是阿克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浙江援疆展区内容在浙江的巡展,通过“一馆一展”形式,进一步讲好援疆故事、新疆发展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各族群众心中。这十五年,浙江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产业援疆,让阿克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系统实施产业援疆三个“十百千”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组团式”科技援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阿克苏打造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迭代升级“十城百店·浙疆有礼”“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等品牌,让阿克苏特色农产品走进浙江千家万户。构建“组团式”医疗教育援疆体系,“启明行动”救助811名残疾儿童、“医疗大巴扎”惠及24万人次;打造“石榴红·巾帼工坊”,让民族地区妇女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把发展成果落到各族群众心坎上。这十五年,浙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文化润疆,引导阿克苏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在阿克苏共建南孔儒学文化园、农村文化礼堂和城市书房,推动浙江小百花越剧与阿克苏非遗歌舞等双向交流230场次,110万群众共享文化盛宴;创新实施百名“我爱浙疆·基层文化员”定向培养计划,让浙江文化惠民经验在边疆扎根生长;更以文旅援疆“双珠”计划为突破,助力天山托木尔景区创成阿克苏首个国家5A级景区,让阿克苏的壮美风光与人文魅力走向全国。这十五年,浙江以互嵌融合为核心推进“三交”工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阿克苏更加绚丽。持续深化“石榴籽 祖国行”研学活动,组织1万余名阿克苏学生赴北京、浙江等地交流。本次实践展作为“石榴籽 祖国行”阿克苏地区青年大学生研学活动的首站,更是浙阿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载体。
骆梅英指出,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亲切接见了援疆干部人才代表并对援疆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这让大家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下一步,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产业、民生、文化、民族团结等重点领域援疆工作,推动“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以先行者担当谱写浙江援疆新篇章,让浙阿同心筑梦的丝路新程越走越宽广。
开幕现场,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叶祥发以三根菌棒的故事深情讲述了“戈壁滩上长出‘致富苗’”的科技援疆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经历,并把它们捐赠给浙江援疆馆;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第十一批第一期“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领队张雅萍分享了医者仁心架起浙阿“健康桥梁”的感人经历。通过视频连线,“指挥部的女儿”的阿地拉·阿不力米提讲述了在援疆干部帮扶下,从懵懂学子成长为家乡建设参与者的故事;电商主播迪丽妮格尔·依明受益于浙江援疆提供的电商资源、技术、培训、人才交流等,展示了直播间里红枣月销万斤的创业奇迹。阿克苏学生代表古丽妮尕尔·吐尔洪分享了浙江援疆为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学子对浙江的感谢之情。
此次展览分为序厅、主展厅、尾厅三部分,主展厅展示内容由“跨山海”“筑新业”“惠民生”“润同心”“结深情”五大篇章构成,全面展示了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在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润疆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阶段性收获。
今日之阿克苏,棉田万顷映天山,电商通衢连四海,校园书声琅琅,医院仁心济世,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这背后,是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前赴后继的倾情奉献,是资源共享、名师结对的薪火相传,是“馕言文”等文化符号的创新交融,更是两地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见证。本次展览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持续至2026年3月,团队观展可通过电话预约参观,亲身感受这场跨越千里的援疆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