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疆网 > 要闻 正文

映日荷花香满园 塔河两岸添锦绣
——浙江省对口援疆工作成就展示

2019-07-24 10:43:16 2019-07-24 10:43:16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日报记者

  阿克苏日报7月22日讯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不远万里,为受援地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理念,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各市援疆指挥部根据受援地现有的基础和产业特点,采取发展产业园区、“1+X”、单独建厂3种模式,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宁波:“宁波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本报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严科平

  “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提升,离不开宁波‘组团式’教育援疆,援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7月12日,库车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周卫平谈起“组团式”教育援疆时感慨颇多。

  从2018年开始,宁波市共选派95名干部人才和支教老师赴库车县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人数在全国各对口援疆省(市)计划单列市中位居前列。为做好教育援疆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援建工作本着“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援教+挂职”、“一岗双责”援疆人才管理模式。

  宁波援疆教育团队线上探索实施“互联网+教育”模式,积极打造“姚仁汉网上名师工作室”,将宁波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向库车县第二中学传送,双方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探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利用网络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用。线下以“姚仁汉名师工作室”为依托,25名园丁工作室成员与15名援疆教师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结成师徒对子。援疆教师还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主题研讨、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等活动,手把手辅导库车县青年教师。

  一年多来,援疆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开设专题讲座342场,公开课402节,培训各类教师达6510余人次,15名援疆教师与63名青年骨干教师签订帮带责任书,指导帮带对象荣获县级以上各类奖项26次。选派87名青年教师赴宁波市顶岗锻炼,邀请64名宁波市名师到库车县短期交流,培训青年教师4000余人次。

  嘉兴:爱心联盟情暖沙雅

  本报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蔡健健

  “今天叔叔阿姨给我带来了桌椅、书包,还有笔,我很高兴。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帮助别人。”7月11日,沙雅县第三中学学生图尔逊·托乎提拿到崭新的学习用品,爱不释手。

  今年,嘉兴市海宁爱心联盟致力于推动沙雅县“一校一园国学馆”建设。这是嘉兴市援疆品牌“红船关爱”发动社会力量爱心援疆的缩影。

  2017年,海宁爱心联盟就牵线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发起“一个盒子”爱心活动,为沙雅县的孩子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活动受到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师生的热情关注与积极响应,在校园里刮起了一阵“爱”的旋风。短短两天,校园小广场上就堆满了同学们精心准备的“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物品,有手感超棒的抱枕,有趣味玩具,有可爱的玩偶,有实用的水杯,更多的是书籍、本子、书签、彩笔、笔袋等学习用品。在沙雅县,收到“盒子”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不停地用稚嫩的声音说着“谢谢”。2019年“一个盒子”活动继续延续,6月1日,沙雅县福利院的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份爱的礼物……

  海宁爱心联盟将通过“微爱助学行动、新苗成长平台、千里圆梦计划”三期活动,陆续帮助沙雅县贫困家庭孩子改善学习环境。

  “接下去还会有三期、四期……我们想通过送一些优秀文化书籍,让沙雅县贫困家庭孩子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努力去学习。”海宁爱心联盟会长张克西表示。

  据悉,海宁爱心联盟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党建引领发展,已有成员单位60家(建党组织27家),成员4500余人(党员2300余人)。2016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6年7月,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被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杭州:突出电商招商 形成援疆特色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王克力

  “舍家报国、倾情援疆”,走进杭州市援疆指挥部,这八个大字最先映入记者眼帘。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之都的优势,突出电商招商,形成杭州援疆特色。

  从西子湖畔到天山脚下,2017年,杭州市第九批31名援疆干部人才不远万里来到阿克苏市,开启三年援疆新征程。据了解,入疆两年多来,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已实施援疆项目50个,安排援疆资金7.43亿元,援疆项目开工率100%。

  2018年“双十一”,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在天猫超市的日销量达15700余单,共计62.8吨。通过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多年培育,去年阿克苏市活跃电商超2400家,网络零售额达6亿元,居全疆首位,红枣、核桃、苹果的网销量居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之首。电商,已成为阿克苏市优质农产品出疆和帮助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牵头下,阿克苏市成立电子商务协会,注册公共品牌“冰糖红”,并利用援疆资金在浙江、广东、陕西等地租赁分仓,加强品控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与阿里巴巴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在阿克苏市开展31期电商培训班,受益人数达3440人。组织13期250名电商骨干人才赴杭州市进行技能实训。

  2019年年初,杭州市援建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搬入新址,众创空间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

  同时,杭州市援疆指挥部认真落实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产业援疆“百村千厂”工程;投入援疆资金500万元建设包装产业园,带动周边20余家造纸、纸箱生产和销售企业,20余家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资生产企业集聚发展;投入援疆资金2000万元建立袜业园;招引投资2亿元的杭州浙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项目,均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开工,累计解决就业近2000人。

  温州:“五个聚力”促进援疆项目再提升

  本报记者 任红芳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部署要求,以“打造援疆标杆城市,锤炼温州援疆铁军,推动援疆工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五个聚力”,实现对口支援拜城县援疆项目再提升。

  “五个聚力”分别为:聚力“丝路驿站”,稳步推进援疆项目建设;聚力“4个3工程”,全面提升援疆项目绩效;聚力“产业振兴”,打造援疆产业项目品牌;聚力“民生脱贫”,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聚力“乡村旅游”,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在工作推进中,温州市援疆指挥部确定每周三为“交钥匙”项目实地走访日,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保障,截至目前,温拜产业孵化园、人影防灾减灾综合预警平台项目、察尔齐牛羊分割设备购置、疫苗车等4个项目已完成,交钥匙项目“丝路驿站”,已于6月1日通过竣工验收。突出援疆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组织开展第九批援疆项目“回头看”活动,通过看现场、查台账、观效益、听民声,对48个援疆项目进行全面回头看,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迅速落实整改,确保援建项目正常运营、绩效良好。

  同时,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大桥乡面粉厂折股量化实施方案,建立科学的收益分配机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形成“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增收脱贫;引导扶贫模式创新,以鸽子、羊肉、葡萄、枸杞、吊干杏为重点,启动消费扶贫工作,产销并联,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实体店和专场推介并重的产销格局初步形成。重点推进米吉克农旅、克孜尔乡乡村振兴、康其湿地、铁热克温泉沿线观光等项目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推进村庄内部景点连点成线,县域重要景区编织成网,打造“走得进去、留得住人”的乡村旅游网络。全力谋划并推进“天山行,温拜情”温州职工来疆疗养路线,打通拜城—伊犁旅游通道,以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助推农牧民脱贫致富。

  丽水:精准扶贫助新和群众脱贫

  本报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李巍

  丽水市对口支援新和县以来,坚持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把80%的资金项目安排于基层和民生,协助新和县委县政府制定《新和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规划》,重点实施“安居富民”“助力脱贫攻坚211行动计划”等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9年,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共安排产业就业、民生保障、“211”等各类“涉农”资金2084万元,对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等11个示范村、提升村进行厕所改造、移风易俗、三区分离、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巷道改造等,使这些村庄形成环境优美、生态秀丽、人民安居的和谐局面。

  丽水市援疆指挥部还把产业援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与援疆企业对接,在丽水市开设“十城百店”门店、网点147家,帮助销售新和县各类农产品3000多吨,积极协调促成援疆企业与新和县政府就公共区域品牌打造、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等5个项目签约,累计投资达1亿元。2018年4月,新疆丽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和县成立,建立林果精品示范基地1500亩,带动31户贫困家庭脱贫。

  同时,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将“百村千厂”工程和“农民双创园”项目有机结合,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建设卫星工厂,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协助做好招商引资、积极筑巢引凤,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农民双创园”项目相继入驻企业5家,合作社7家,带入驻洽谈企业2家,累计解决贫困农民就业796人。引进成立了新疆丽和农兴食用菌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亩,专业种植食用菌,带领34户农民脱贫。

  衢州:“衢州有礼”在乌什大地绚丽绽放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夏云伟

  “输血+造血”“富民+惠民”“富口袋+富脑袋”……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真心融入、真情投入,着力打造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升级版,让“衢州有礼”在乌什大地绚丽绽放。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按照“产业为王、文化为魂、智力为本的思路,把援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着力打好新时代援疆工作组合拳。据统计,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到乌什县以来,已经实施77个项目,投入援疆资金7.3亿元,撬动资金近37亿元,全面放大了援疆的综合效应。“衢州有礼”在乌什全面绽放,为助推受援地实现总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衢州素材、衢州样板和衢州力量。

  通过实施“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和旅游援疆等系列组合拳,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成功引进金勺果业、艾斯芬、格多莱、丝路袜业、华盛纺织、鼎隆帽业等10余家企业落户乌什,以项目吸纳、产业集聚等方式,成功带动乌什县各族群众增收;并投入援疆资金2000多万元,提升乡村旅游景点20余处,创办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55家,助力打造地区唯一全域旅游示范县,有360户贫困家庭参与入股分红;依托燕泉山、燕泉河、沙棘湿地公园、杏花村、农家乐集群等旅游景点,打造“丝路泉城·养生乌什”系列旅游品牌,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100余人、间接就业3000余人,有力助推乌什县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衢州市援疆指挥部以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促进能级提升。14个交钥匙项目全部竣工,其中全额投资三个建设类项目已投入使用。2个全额投资类“交钥匙”项目获自治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荣誉称号。

  湖州:采用“飞地” 模式进行产业援疆

  本报记者 唐华容 实习记者 刘鹏

  7月10日,在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阿克苏阿乐兴业针织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线,27岁的玉山江·艾山在针织机前盯着机子的运行情况,记者问他工作累不累时,他开心地回答:“不累,一上班我就浑身来劲,可开心了!”

  玉山江·艾山原是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农民,一家6口靠13亩地和养殖业生活。“家里人多开销大,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还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出来当工人两个多月了,头两个月工资1200元,这个月就可以拿到1800元,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脱贫没有问题。” 玉山江·艾山说。

  据了解,阿克苏阿乐兴业针织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大东吴宇澄进出口公司注资控股,和柯坪县政府签约的“飞地”经济合作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经有2700台各类针织服装设备投入生产,用工规模达4500人,可年产4000万件针织面料服装。

  湖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沈孔鸿说,援疆工作要注重输血与造血双轮驱动,开展全方位互利共赢式产业援疆,在产业援疆上谋篇布局,大做文章,但柯坪县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据湖州服装产业优势,借“一带一路”东风,在柯坪有需求,湖州有意向的情况下,湖州援疆指挥部积极“穿针引线”,采用“飞地”模式,将这家企业由浙江大东吴宇澄进出口公司注资控股盘活,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该项目虽然落户阿克苏市,但其一半的利税受益方是柯坪县。

  从输血向造血倾斜,从支援向合作倾斜。第九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湖州市援疆指挥部不断提升为受援地造血的功能,已先后投入1880万元持续发力“湖羊富民”一县一品项目;投入1100万元推进“十城百店”工程;投入900万元深化“百村千厂”工程,带动1200人就业;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9.35亿元,在谈项目3个、总投资2.9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已组织实施援疆项目15个,投入援疆资金1亿余元。

  金华:产业援疆为受援地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王国军

  自2010年以来,金华市对口支援温宿工作已进入第三轮。九年来,金华市共实施援疆项目148个,总投资44.27亿元,其中援疆资金9.42亿元。

  金华市第九批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进疆以来,全面开展援疆工作,三年共实施援疆项目67个,投入援疆资金3.72亿元,在助推地方脱贫攻坚、产业援疆力度广度深度挖掘、项目建设质量进度把控、教育医疗组团作用发挥、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深化、干部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同时,深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211行动计划”,实现温宿县11个深度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筹集社会各界帮扶资金和物资合计860余万元。坚持下移重心、精准施策,着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建房、就业、就学、种养殖、农产品销售等难题。三年安排援疆资金1.4亿元用于补助温宿县农牧民建设安居富民房、定居兴牧房共1.29万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套。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黑木耳菌棒30万棒,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共有4个村107户贫困家庭直接获益,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金华市援疆指挥部还积极组织参加“浙洽会”“杭州招商推介会”等,引进落户企业11家,已建或在建卫星工厂7家,总投资7.5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00多个。还投资620万元完成果园生态高效栽培黑木耳试点工作,黑木耳种植在地区全面推广,成为当地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莲藕、茭白等水生作物和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得以规模化推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在“旅游援疆”方面,金华市援疆指挥部三年投入援疆资金1000万余元,用于旅游产业提升。成功举办两届温宿天山托木尔文化旅游节和“千人游温宿”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杭州、金华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8场次,对接打通金华工会疗休养渠道,每年组织2000余名游客到温宿旅游观光。促成温宿县与浙江旅游集团签订投资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绍兴:用实际行动书写援疆情怀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陈文春

  “绍兴援疆干部的工作作风,令我非常敬佩。为了用好每一笔援疆资金,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们走遍每一个乡镇,认真筛选每一个援疆项目,制订详细的‘援疆工作计划’。”7月18日,记者在阿瓦提县采访时,当地一位干部由衷地说,这些年,阿瓦提县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还是居民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离不开绍兴市援疆干部的奉献。

  自绍兴市援助阿瓦提县以来,始终助力补齐项目链、拉长产业链、嫁接文化链、延长交流链、筑牢平安链。在产业援疆上,绍兴市援疆指挥部协助阿瓦提县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卫星产业园、幸福创业园、卡迪丹服饰园,签约落地和正在洽谈卫星工厂20家,计划总投资8.71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就近吸纳8000人左右就业。同时,在绍兴市筹建64家新疆特色农林产品直营店(加盟店)、超市专柜和销售网点,举办10场农产品展销活动,累计销售特色林果产品2.5万吨,销售额超3亿元。并协助阿瓦提县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3A级景区化建设2个示范村规划等。

  2017年、2018年共完成援疆项目45个,投入援疆资金2.45亿元。今年实施18个援疆项目,安排援疆资金1.26亿元,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做各族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如:全额投资建设的阿瓦提县政务服务中心于2018年6月交付使用,引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已进驻33个部门单位,日均办件量1100余件,群众满意率在99%以上;阿瓦提县职业高中实训基地于2018年10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实现了建设、招商、运行的无缝对接,入驻企业生产平稳,实际用工750人;建成3个基层卫生院和一批村卫生室,助推阿瓦提县顺利通过自治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达标考核验收;共建阿瓦提县城乡供水工程,彻底解决全县30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足、水源地供水量匮乏、水质长期不达标等问题。

作者:阿克苏日报记者 编辑:俞刘东